001.jpg

助人者 人长乐——记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陈文

发表时间:2023-08-24    来源:北海市文明办、北海日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诵读着雷锋日记长大的陈文“这滴水”,用自己的能量滋润着身边的土壤,持续37年义务为他人维修电器,不惜耗神费力,晶莹的心灵折射出阳光的色彩绚丽。

▲陈文熬夜修理电器。来源:广西新闻网

就职于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陈文,已年届六旬。19岁参加工作时,收到了养父给他的成年礼: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当年视若珍品的收音机,给他带来了充实和愉悦,跃动的电波,推开眼前的窗棂,触目遥远的旷野,和着时光的韵律,陪伴陈文的青春岁月。可某一天,心爱的收音机闹起了脾气,竟然罢工了。陈文焦急地抱着收音机到处找人维修,这小东西却像个扎手的蒺藜,无人敢接,他不得不委托亲戚,送到二十公里外城区专业的无线电维修部门,挨过一天天的等待,取回来的收音机,成了一个电台的独播。

维修技术的落后,让他萌生了学修半导体的念头。打开收音机外壳:线路、元件如星河交错,毫无头绪,陈文不肯罢休,转而向厂家求助,很快得到热情回复,并寄来一张彩色的线路图,厂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他钦佩,可密电码般的图纸,如同曲回的迷宫。带着疑惑,他进书店、查资料、寻老师,不断地探索,年底时看到中国电子协会举办“电子技术函授班”的信息,眼前一亮,这是脚下求索之路的云梯,可那几乎是他一个月工资的学费令他望而却步。反复考量中,他认定花钱学习是最有意义的投资,咬咬牙,坚定地迈向通往目标的阶梯。

陈文在函授班开始了电器理论的系统学习,边工作边上课,单位领导、同事目睹他的刻苦与执著,用最朴实的方式助力,自觉牺牲中午看电视的机会,将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让给陈文学习,大家的行为默默感动着他,将谢意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的第一分收获,就是他如愿修好了自己心爱的收音机,一种自豪感油然从心底升起。欣喜的同时,陈文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人排忧纾困。

陈文有了维修电器的技术,也迎来了周围邻里的求助。他来者不拒,悉数接纳,自费买齐了万能表、电烙铁、松香、焊锡、镊子、钳子、大小螺丝等必备的专用工具,不收取任何报酬,不厌烦频频叨扰,不嫌弃故障的难易,埋头排解着各种问题。

陈文当时在南宁市高坡园艺场工作,单位距离市区19公里,维修需用的每一个部件,都必须进市区购买,别人午休的两个小时,是他骑车往返一趟城区的间距,他那辆28型自行车,知道他牺牲了多少个午休;那磨平的轮胎,丈量着他压过多少趟乡路;凌晨的星月,数着他熬夜的次数……夏季顶烈日、冬天冒严寒,中午买回元件,夜晚加班修好,第二天交给主人,成了他循环往复的生活节奏。每一部电器的修复,都累加着他付出的辛苦;每一次新故障的解除,都让他下垂的眼袋加深一度;每一张满意的笑脸,都润泽了他疲劳弯曲的筋骨。就这样,他始终乐此不疲地忙碌。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半导体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电风扇、电视机、电脑等家用电器走进生活空间,面对大家的热切期待,陈文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钻研着新技术,找书籍、再学习,琢磨新产品,涉猎新领域,不服老的陈文,成了大家的“万能胶”,无论那种电器,只要遇到了问题,人们就自然想到了他。

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几十公里之外,陈文有求必应。蒲庙镇的哥哥同事,家中电视机故障,他知道后欣然前往,精湛的技术很快传遍蒲庙镇,那里的人们将坏了的电器不断给他送去,他也成了蒲庙镇的常客。修过的机子越多,积累的经验越丰富,陈文的名气也不翼而飞,越传越远。多年来,他的空间被一部部得病的电器塞满,他的时间被维修的过程挤占。随着商品经济的浪潮袭来,人们不忍心让他长久白白付出,要支付点维修报酬,他回答:“能用这点技术帮到别人,是我的乐趣。如果收了钱,就成了生意,我也就失去了快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陈大哥逐渐成了陈大叔、陈大伯,陈文那些浸透汗水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他看来全是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我就是这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海洋的依托,我这滴水早就干涸,社会给予我的比我付出的更多。”当然,大家忘不了他多年来为人解困救急的事迹,社会给了他很多荣誉。面对一个个闪光的称号,他有着自己的认知:“古人有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觉得,助人者人亦长乐,荣誉不是我的收获,帮人过程中的充实与快乐,才是我最丰厚的收成。也是我对助人为乐的理解。”

如今,陈文在单位上又组织了一支港馨志愿者小分队,继续着他助人为乐的行动。作为一滴水,他辉映出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