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身边好人】以真情温暖身边人:林雨青、张琪

发表时间:2020-06-10    来源:北海市文明办

顽强广播电视台主播 用真情温暖无数听众

林雨青,女,1978年出生,广西北海人。虽意外瘫痪,却不屈于命运的桎梏,自强不息,20年来主持的《雨青时间》节目温暖无数听众,给他人希望与力量。

在1993年的一场意外车祸造成她肩膀以下瘫痪,只能借助轮椅行走。她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自学了计算机、中文、心理学等课程,凭着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多样技能被北海人民广播电台聘为《雨青时间》栏目主持人。自1999年起至今,她克服重重困难、风雨无阻地工作了整整20年,主播的电台节目《雨青时间》温暖了无数人,常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知心姐姐”。

虽身陷轮椅,却不屈于命运的桎梏

品学兼优的林雨青在十四岁的豆蔻年华里惨遭重创、脊髓神经受损,除了头和两个勉强能耸动的胳膊外,肩膀以下皆不能动弹,生活起居要借助他人才能完成,即使身陷这样的囹圄里,她依然没有放弃希望、放弃学习,依旧坚持每天提升自己。病情稳定后,她就开始看书充实自己。行动不便,她便让家人给她拿着书看;或者她趴着,用嘴唇来翻书阅读;或者她半躺起来将书固定在面前的夹板上,用勉强能动的左手腕艰难的翻页,常因手感觉不足,经常是一下子翻了好几页;待克服眩晕坐上轮椅后,她便用两个手腕配合着翻书阅读。残疾后病休的几年,她读了大量人物传记和文学书籍,口述文章让妹妹记录下来给电台报刊杂志投稿,为后来的电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她曾说:看书,是一种能量的交流,只要坚持,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有了能量,那些从别人思想中汲取的能量,碰到合适的机会,有了出口,就能带动沉重的身体,让生命如蝴蝶般轻盈的飞舞。北海电台的广播节目《雨青时间》,就是林雨青残疾后的一个生命出口,声音成了蝴蝶的翅膀,带她飞出沉寂的屋子,把坚强的她带到阳光里,带到众人面前,带给他人希望与力量。

二十年如一日,用温情温暖众人

从1999年至今,北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雨青时间》已历时20年,800多期节目,每期节目6000字,近500万字的广播稿,都是林雨青用头戴鼠标通过电脑的屏幕键盘一个个字母的敲击出来,千千万万的听众在她娓娓道来中获得美好启迪和帮助。为使节目能跟上时代发展需求,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她自学了网络平台的操作运营。将《雨青时间》节目上传蜻蜓FM、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人次。在了解微信成为主流传播媒体后,为了方便大家收看她的节目,她开通《雨青时间》微信公众号。2016年5月《雨青时间》公众号开通。至今,一直保持每周更新4-5篇文章的频率,《雨青时间》公众号延续了电台励志、温暖、清新的节目风格,致力于都市人的情感陪伴和情感问题的解疑答惑,获得听众由衷的喜欢和支持。每月平均收听阅读达20多万人次,目前已有3万多人收藏关注。1999年8月——2007年8月,她还跟北海电信局声讯台合作,做了8年情感咨询热线。这条充满爱的情感咨询热线,给千千万万生活中情感上遭遇挫折的求助者输送了心灵的力量,让失落者重拾生活信心。8年的热线工作,她数不清接了多少电话,陪伴了多少感情上出了问题以致彻夜难免的人

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

作为一个媒体公众人物,20年来林雨青无私的帮助过很多向她求助的听众朋友。有人曾问: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你20年如一日人的帮助他人。她动情的说道:当你发现有人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时,你会真切的感到你活着的价值。

刚做电台节目伊始,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小男生因早恋被家长和老师发现,情信被公之于众,倍感羞辱的小男生开始逃课、厌学。林雨青在家里接待了他,用自己残疾后艰难的学习工作经历开导鼓励他,男生受到触动感悟后返校读书,并一直将自己的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保健医生到娶妻生女的成长历程与她分享;一位感情受挫想要轻生的女子在林雨青的劝导下重新开始了新生活,并与她成为了好朋友;一位要聚众报仇跟别人火拼的小伙子经林雨青劝说后放下武器,多年后在《雨青时间》公众号平台留言感谢她说:没有你的力量,估计我现在还在高墙内,不会拥有这么多年美好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位智者说:要保持你内心的那道光,不知道谁会借着它走出黑暗。林雨青同志虽然身陷轮椅,但她一直保持着内心那道善良美好、顽强积极、努力向上的光亮,让黑夜中迷茫无助的人借助这道光走出黑暗!

热心小伙饮水思源 产业创富做好领头雁

张琪,男,生于1988年,北海银海区福成镇山梓村村民。他为人憨厚老实,吃苦耐劳,积极上进,2014年回乡搭建钢架大棚,开始了特色果蔬种植的道路,也开启了他带头致富的篇章。

张琪,于2012年高职毕业后就在武汉安友科技有限公司任施工员,2013年在永业集团深圳南区任科技员。通过这两年在大城市的工作积累,加上肯吃苦耐劳、好学习上进,为他返乡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精准扶贫好政策,指明了农村发展的新方向,让这个年轻人坐不住了,想到家乡还有很多的贫困家庭,现在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如此之好,他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于是决定回乡发展,于2014年率先在山梓村搭建起钢架大棚,开始了特色果蔬种植的道路,从此也开启了他带头致富的篇章。

立足本分,敢于担当

在任5年多来,本着“一个党员就是一杆旗、一盏灯”的信念,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远见,敢于开拓创新,在创业过程中敢于突破常规,发展新的生产模式,运用新的种植技术,打造出一片不一样的农业新天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

作为村委会协管员,他坚持扎根基层,务实做好养老、医保、就业这几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工作,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民心,充分展现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惠民的宗旨。

作为桑梓共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他扛起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生产的大旗,带领贫困户和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为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跟壮大村集体经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饮水思源,富不忘本

在发展致富中,张琪走在了前列,他在艰苦创业中,得到了乡亲们的支持和拥护,他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总想着为村里的发展做些贡献。

正在这时他被当选为山梓村致富带头人,想到了本村还有很多的贫困户,怎样才能使大家能合理的利用好精准脱贫好政策,尽快脱贫致富?于是,他找到了张正兆、张正团、张启稳、张达符、张达胜、王振莲,张正雄七户贫困户商量脱贫致富的路子。与此同时,他到处去学习农业技术,积极参加产业有关的培训,找适合本村发展、以产业共同致富的路子。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张琪在山梓村搭建起钢架大棚,开始了特色果蔬种植,其中他自己的产业种植了哈密瓜4亩、黄瓜3亩、辣椒3亩,还经常为贫困户做指导,指引他们种植产业。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积极与镇劳务办和区劳务办联系。

村里贫困户们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家庭收入更多了。张达符、张达胜、王振莲种植的甘蔗从一开始一亩收获四千元到现在的一亩收获六到七千元,其中,带动贫困户张正兆种植辣椒6亩,张启稳种植辣椒4亩,张正团种植辣椒5亩,张达符、张达胜、王振莲三户每户种植五亩经济作物高糖料蔗,家庭收入明显提高了。张琪得知贫困户张正雄没有土地种植产业,便帮助他在合作社的基地务工。通过张琪的不断努力指导,张正兆、张正团、张启稳、张达符、张达胜、王振莲,张正雄这七户贫困户拓宽了增收渠道,其中张达符、张达胜、张正雄、张正团、张启稳这五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已经顺利脱贫摘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张正兆和王振莲两户人在张琪的带动下,收入有了很大改观,预计今年能顺利脱贫。

共同致富,未来可期

张琪说:“脱贫的根本是要实现产业脱贫,贫困户解放了思想,掌握了新技术,跟上农村产业转型的步伐,致富才会有底气,我一定不负众望,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品品牌,努力通过桑梓共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引领带动本区域产业结构转型”。

时至今日,张琪带头创富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为增加村民的收入而时刻关注好的项目,为改善村民的生活做着自己力所能及做的事,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每当提起张琪时,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村民心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村民学习的榜样。他认为,自己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就应该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