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身边好人】向国字号劳模致敬!他们的“平凡”不平凡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北海日报

11月24日

在北京隆重举行的

202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

来自北海的2名全国劳动模范

谢昌俊、包菊辉

和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蒋智勇

受到了荣誉表彰!

▲赴京参加表彰大会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合影

谢昌俊(左)、包菊辉、蒋智勇(右)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虽然他们来自不同领域、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

但是他们不忘初心、坚守自我的工作态度

却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和认可

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三篇文章

去了解他们的日常和付出

 

以工匠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

——记全国劳动模范谢昌俊

北海日报记者 黄 娴

谢昌俊是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二部催化一班班长,在公司工作已有29年,是同事们公认的新时代“老黄牛”。一直以来,他充分发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催化裂化技术,攻克大量技术难关,带领班组成员用心炼好每一滴油,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为推动北海炼化公司及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中国石化集团“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谢昌俊。来源市总工会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辛勤的汗水。催化装置是公司物料枢纽和核心装置,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催化装置更新换代的步伐持续加快。作为催化班班长,谢昌俊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了熟练掌握新装置操作技术,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谢昌俊虚心向领导学、向技术员学、向老师傅学、向新来的大学生学,从理论到实际,从图纸到现场,从仪表到联锁,从开停工操作到异常状况处理等等,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提升自身技能。

▲谢昌俊的荣誉证书。来源中国石化北海炼化

由于学习刻苦、功底扎实,每次更新装置,谢昌俊都能很快掌握操作方法,并琢磨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多次就生产优化和降能增效提出合理化建议。自北海炼化公司投产以来,他带领班组成员发现并整改900多项问题,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完成包括系统水冲洗、水联运和蒸汽气密试压以及油运工作,为装置开工关键节点把好关。他全程组织参与两器点火升温烘炉、反再两器衬里抢修、开工喷油过程,实现北海炼化催化裂化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获得“北海炼化开工个人一等功”。

▲工作中的谢昌俊。来源中国石化北海炼化

谢昌俊痴迷钻研技术在公司是出了名的。比如,在2015年底北海炼化首次停工检修中,他与部门领导及老师傅们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新的吹扫方案,带领班组成员提前完成设备检修,并创新“分馏系统反引油充油”等操作,避免了分馏系统各回流抽空现象,大大缩短了装置开工平稳和产品合格出厂时间,实现早创效益。他根据“催化裂化装置稳定塔压力低于解吸塔压力,解吸塔可以依靠自身压力将物料输送至稳定塔”的原理,提出“停下解吸塔底泵P-310,脱乙烷汽油进稳定塔改为靠解吸塔压力自压”的建议,经部门验证后实施,一年节约用电约9.6万度,为公司节约62.634万元;他在催化裂化降低生焦降低油浆提高总液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荣获2016年度公司科学技术攻关一等奖;他努力降低装置中烟气脱硫各排放指标,采用低氧控制手段解决烟气拖尾、下坠现象,使外排烟气SO2、NOx、颗粒粉尘指标等外排指标和外排水COD始终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获得2017年度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谢昌俊不仅是劳模,还是好老师。多年来,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员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努力当好职工的贴心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包菊辉

北海日报记者 韩 丹

包菊辉是广西正五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行政部经理兼工会主席,曾先后在公司生产部、质管部、国贸部、行政部等部门工作。从2004年加入正五海产,包菊辉已经在公司走过了16个年头,一直以来,她严格要求自己,以热情专注的敬业精神、开拓进取的职业意识,努力做好职工的贴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先进模范榜样。

▲全国劳动模范包菊辉。来源市总工会

2004年,包菊辉到正五海产公司生产部班组从事一线卫生检查、产品抽检检查、包装、加工等工作。由于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2007年,经部门推荐、职工测评,“80后”的包菊辉脱颖而出,成为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海产品深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整个行业普工用工招工难的问题,包菊辉上任之初便适时建立“1情2好3心”(即“热情,笑容好、态度好,耐心、细心、诚心”)招聘模式,并通过“以点带面”“一传十、十传百”“资源共享”等方法,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难题。此外,包菊辉还积极与北海市人社局联系组织普工参加水产初级处理工的培训及考核,做到普工持证上岗。

▲包菊辉的荣誉证书。来源市总工会

“凡入职转正工作1年以上的职工子女考上大学本科,每人可凭入学录取通知书获得1000元的奖励。”公司管理层根据包菊辉的建议制订出台了《职工子女考上大学本科入学奖励办法》。奖励政策实施以来,公司共有18名职工的子女享受到了考上大学本科获得1000元奖励的待遇。作为公司工会主席,包菊辉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公司工会及时对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应享受的假期、工资待遇等根据国家政策做出明确规定。从2013年开始,正五海产公司根据公司工会的提议,多年来持续召开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增强职工在正五海产公司的主人翁地位。

▲公司骨干合影。来源正五集团

2014年,在包菊辉的争取下,正五海产公司“职工书屋”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职工书屋”总面积140平方米,藏书3000多册,种类包括生活、文学、工程、科技、政治、文明建设等,“职工书屋”还配备了管理员,摆放了桌椅等,制定了借阅规章制度,建立了全员学习、全员提高的长效机制,使“职工之家”成为一个有形而温暖的“家”。2014年底,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审定,正五海产公司被授予自治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今年,包菊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此份殊荣,是对包菊辉个人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她表示,将继续以此为激励,坚守岗位,努力做好职工的贴心人。

 

医者心,爱无疆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蒋智勇

北海日报记者 严 丹

从北京回来好些天了,蒋智勇回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仍难抑内心的激动与骄傲。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蒋智勇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赴京领奖。

▲全国先进工作者蒋智勇。来源市总工会

“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蒋智勇说,习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让人振奋,备感鼓舞,他在台下听着,心潮澎湃,从医30多年的所有辛劳付出,值了!

30年前,大学毕业,蒋智勇选择了儿科。

▲蒋智勇的荣誉证书。来源市总工会

“我为何要选择儿科?就是觉得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生命,对他们的救治令我更有成就感。”然而,这样的选择也让蒋智勇不时陷入无力的绝望。医生见惯生死,但每一次面对生命的逝去,蒋智勇内心都会充满痛苦。“有时拼尽全力都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内心就特别绝望。”也正是因为对这种绝望的畏惧,让蒋智勇30年来踩着荆棘,也不忘从医初心,不断努力,拼力向前。

2017年8月,一名8岁的儿童感冒诱发爆发性心肌炎,送到医院时病毒已蔓延至心脏,引发了爆发性心肌炎,出现了频繁心跳停止。“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唯一一条路就是给孩子装上心跳起搏器。”蒋智勇说他不停地给孩子进行心脏按压,情况已经危急到一松手孩子的生命随时停止。但因担心手术中的危险,家长拒绝在手术知情书上签字,蒋智勇心急火燎,一边给小孩子施救,一边急切地给家人做思想工作,希望甚至是请求他们不要放弃。“一秒钟都是那么漫长,孩子随时都可能撒手而去。”

▲正在为儿童检查身体的蒋智勇。来源北海市人民医院

也许是蒋智勇的诚意打动了家属,他们终于点头并签字同意手术。蒋智勇即与心外、心内、麻醉、介入室等科室配合,为孩子施行了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手术。这也是我市患者年龄最小的一例临时起搏器的植入手术。两天后,起搏器拆除,孩子身体状况良好。“直到现在随诊,孩子都非常健康。”

很多次的抢救都是那样艰难,但未到最后一刻,蒋智勇绝不妥协和放弃。一说到成功挽回了孩子的生命,蒋智勇的双眼便有光芒闪烁。仿佛这就是他的使命。

30多年来,蒋智勇一直带着这种使命感,致力开展新技术研习,拓宽专业服务领域,掌握儿科医疗领域最前沿的知识。1993年,蒋智勇被选送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进修新生儿专业。进修结束后,蒋智勇在新生儿专业上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回院即创立了新生儿科。在他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医务团队不断探索,攻坚克难,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逐年攀升。据统计,2019年,市人民医院儿科救治危重病人764名,抢救成功率为96.15%,其中新生儿危重病人500名,抢救成功率达99.32%。期间市人民医院儿科创立全市首家儿童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担负起全市乃至我市周边地区儿童急危重症会诊、转运、救治任务,儿科也先后获得北海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儿童哮喘规范化门诊认证,北海儿科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升。

▲正在为儿童检查身体的蒋智勇。来源北海市人民医院

也许是医者的使命感,让蒋智勇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超乎常人的执念,在多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几乎拼尽全力。

2011年,蒋智勇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两次入院治疗,年底,因保守治疗没能遏制病情,当年年底不得不接受手术。但蒋智勇的病原本是可以控制,不需要走到动手术这一步的。

记者了解到,2010年蒋智勇病发之时,正好赶上了当年手足口病高发期。当时形势非常严峻,病毒变异相当快,初期一天之内,三个小生命先后离去。在那一场战役中,所有相关的医务人员全都严阵以待。作为专家组的组长,蒋智勇顾不得自己,从临床中快速反应,精准诊断,在他的主张下迅速开设第四医院病区。3个月的时间,他没白天没黑夜,有时一个晚上要会诊和抢救几个病例,整个晚上不能合眼,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体按时回到医院开展常规医疗工作。

▲正在为儿童检查身体的蒋智勇。来源健康北海

那一年,3个月,手足口病区收治病例347例,成功抢救重症病人108例。自第四医院病区开设后,手足口病患者死亡率降为零。

但他救了别人,却耽误了自己,病情恶化,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有人说,蒋智勇对病患的生命如此看重,唯独看轻了自己的。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他又一次站到了与病毒交锋的前沿。

疫情爆发时,蒋智勇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一线参加疫情救治工作,后担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诊专家,主要对全院各科室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病例进行会诊筛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再一次压到他的身上。

作为会诊专家,他值班的时候24小时在医院待命,随叫随到,不分白天黑夜的会诊,最多时每日会诊相关病例十多例,忙绿地穿梭于各科室之间,累了就在办公室临时躺一会,很多时候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同时还要兼顾儿科的管理和危重患儿的指导救治工作,他掩饰不住的疲惫倦容,常定格在同事的心中。考虑到他的身体,同事们都提醒他注意休息,但疫情期间蒋智勇没请过一天假。他说,心里就是放心不下,回到家也不会安心休息。

医者心,爱无疆。蒋智勇的执念来自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轻易放弃。”是蒋智勇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也是他身为医者所秉持的坚定信念。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