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五年投入90亿 打造教育“升级版”

发表时间:2016-08-22    来源:北海日报

 

近年来,我市加大教育投入,新建、迁建或改扩建一批学校。图为设施一流的北师大北海附中已经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招生。 本报记者 李君光 摄

 

  “以前一个班最多时有60多名学生,第一排紧贴讲台,最后一排挨着墙壁。想在教室里走一圈,别提多费劲了。现在每个班约50名学生,教室显得宽敞多了,管理起学生来也方便多了。”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的张老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该校“大班额”华丽“瘦身”颇感满意。

 

  记者日前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北海教育事业近5年来的发展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结束了十年城区没有新建公办学校的历史。我市教育投入达到约90亿元,其中项目建设投入25亿元,新建、迁建学校35所,改扩建学校323所,教育资源总量得到迅猛扩大。北海中学新校区、北师大北海附属中学、市中职校新校区、市机关幼儿园新园区、海城区十七小、十八小、银海区一小、二小、合浦县廉东小学等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缓解了原有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矛盾。

 

  缓解了二十年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难题。我市通过整合和盘活教育资源存量、扩容增量等有力措施,投资1315万元建设了10990平方米的临时板房教室,增加学位18835个,极大缓解了存在20多年的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成为广西缓解“大班额”难题见效最快的地区之一。现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明显缩小,初中所有年级基本控制在国家标准50人以下,小学一年级班额已减至50余人。

 

  实现了二十年举办公办本科高校的愿望。2013年我市成功引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并正式招生开学,实现了北海市人民期盼建一所公办本科大学的愿望。同时,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升格为广西艺术类本科院校,更名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开创了三十年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的新篇章。北海成为地级市以来的近30年,中小学、幼儿园从未引进过硕士学位以上的研究生。2011年以来,我市引进了305名高层次教育人才,一大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及名牌大学毕业的教育人才进入到我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任教,结束了北海成为地级市30年以来中小学没有引进硕士学位以上研究生的历史。

 

  引进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教育新发展。目前我市有50多所学校与名校“联姻”,包括北上广、港台及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名校。2012年4月7日,与北京西城区教委合作举办了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开办三年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8月10日,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办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2015年9月正式招生开学,开学近一年来,学校以严格的管理,优良的校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同时,先后聘请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原主任田京生、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两名教育专家为市政府首批教育顾问,力促北海教育发展。

 

  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2015年,我市共资助学生106469人次,资助金额8235.3555万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9442资助人次,资助金额增加了2102.5599万元,保证经济困难家庭孩子顺利入学,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促进了教育公平。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小学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初中教育以“托底推中提优”为抓手,保障学生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提高高考上线率为抓手,让更多学生能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2015年一本上线学生人数首次超过报考人数10%,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56.09%,录取率高达92.84%,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21.97%。

到2020年,我市将努力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广西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点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是我市崛起的稳固基石。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间,我市教育书写了气势恢宏的篇章,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实现了教育事业大投入、大改革、大发展、大跨越。

 

  教育资源总量迅猛扩大,缓解“大班额”难题,点燃贫困学子的人生希望,教育公平迈上新的台阶……这些实惠,市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蒸蒸日上的教育正孕育着北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希望。(记者 万文静)

责任编辑:罗 钊毅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