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合浦公馆木鱼

发表时间:2018-10-26    来源:合浦旅游

合浦公馆木鱼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浦公馆木鱼”的由来  

“合浦公馆木鱼”(又名“牡丹花”、“金牡丹女”、“金牡丹”)是合浦人民群众,特别是当地客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说唱形式。源于合浦廉湖书院(旧址在公馆至曲樟途中,今曲樟乡荷树坪村路口处),伴随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合浦公馆木鱼”曲调 

“合浦公馆木鱼”的基本乐句源于原始的“金牡丹”曲调。“金牡丹”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下两句的前半段无固定的曲谱,遵循方言歌“问字要音”的法则,按唱词文字的客家话读音配谱。前半段的歌词唱完后,紧接的是固定的尾腔和衬词。上句尾腔的衬词是:“那个呢呀金牡丹女哪。”下句尾腔的衬词是:“牡丹花,一对鸳鸯对凤凰哪。”这样结构的句式易编、易记、朗朗上口,所以颇为客家人欢迎和接受。 

 

传唱至今的“合浦公馆木鱼”已经不再局限于“牡丹花”这个单一的曲式,已将木鱼调、客家山歌、快板、道白穿插运用于整个表演之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公馆木鱼作为说唱曲艺的曲调唱腔。 

 

歌词、快板均以七言诗为主,偶有三、五字的词律出现,多言极少见。措词为当地客家的通俗语言,又基本符合汉语语法。唱词、快板,甚至连道白都强调双句押韵,并且要符合客家话的音韵。 

 

公馆木鱼的歌词节律和旋律句逗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段“乐节”里完整地演唱一个或几个词组的歌词,一个词组不会被分拆在两个乐节里演唱。常常在一个乐句中完整演唱一句歌词,没有“破句”、“重音倒置”与“倒字”的现象。由于歌词与曲调采用“吻合型”的方式,字音结合非常紧密,与自然语言表达方式十分相近,所以很适合说唱曲艺的行腔要求,往往都能收到唱者流畅自然、声情并茂,听者通晓明白、心生共鸣的艺术效果。 

 

因客家话具有良好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公馆木鱼”在说唱过程中始终体现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具有中国诗性思维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歌代言,以诗表意充分体现曲艺表演的便利性、灵活性 

 

合浦公馆木鱼是用客家话说唱的一中曲艺形式,流传于合浦县公馆、闸口、曲樟、白沙一带客家人聚居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于2012年5月被列入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合浦公馆木鱼”传承人简介  

传承人简介 

廖烈莲,女,合浦县公馆镇人,公馆木鱼第四代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广西戏剧家协会会员、广西曲艺家协会会员、北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合浦金牡丹艺术团团长。廖烈莲自幼跟随父母亲学唱“公馆木鱼”(其父廖梓材先生为公馆木鱼第三代传承人),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了编写“公馆木鱼”曲调,在各类文艺汇演或获得中表演,多次获得各种奖项。2011年12月,她担任“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北海北部湾艺术节”总导演,并主演自编的“公馆木鱼等客家节目,受到专家和群众赞扬和好评。为保护、传承、利用“公馆木鱼”这个不可多得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廖烈莲筹建成立了“公馆木鱼”传承基地。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