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北海名片】老街上的那些老建筑,今年都多少岁了?

发表时间:2018-11-09    来源:北海日报

【北海名片】 

在北海,有着许许多多的老建筑,珠海路、中山路一带的老建筑更让人寻味。可能你早已领略过她们的沧桑,但你知道她们已经“出生”了多久吗?                

日报君今天就带你去探访一番—— 

李君光摄 

建筑:北海老街骑楼 

年龄:约150岁 

北海老街的骑楼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洋的侨商们(主要是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回到家乡经商,他们在建商铺时,把南洋的建筑形式与本地建筑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建成了用于商用和居住合一的居所,这种居所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走廊,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避风雨防日晒。由于“跨”字的读音,在粤语方言中与“骑”音相近,故称“骑楼”。 

韩丹摄 

建筑:大清邮政北海分局 

年龄:122岁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是北海开放历史的见证,是目前广西尚存历史最长、建设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邮政局旧址。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4月,在其旧址上建立的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1877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和眷属的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的需要,就在北海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1896年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1897年“海关寄信局”被转为国家开办的“北海邮政分局”,成为我国最早开办的邮政分局之一。 

李君光摄 

建筑:北海关大楼 

年龄:135岁 

这是一座方形三层砖木结构的券廊式西洋建筑,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楼顶中间为方形的四面坡瓦顶,其四周为“回形天台”。各层都有宽达2.8米的“回”廊。室内有壁炉和壁台。站在楼顶“回”形天台上瞭望,海面动态一目了然,可监视港内外进出的船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海上关口”——海关。1949年12月4日北海市解放,北海关才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的手里。 

杨菲菲摄 

建筑:“丸一药房” 

年龄:年龄不详,从丸一事件算起有83岁 

1936年9月3日,进驻北海的国民政府新编十九路军行动组用匕首将日本间谍中野顺三刺杀于位于老街的丸一药房内。日本军舰因此事两次进逼北海,企图强行登岸,十九路军翁照垣师长率部严阵以待,不准日军登岸,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三事件”。“九三事件”最后以国民政府向中野顺三遗属支付3万元“抚恤费”,十九路军撤出北海而落幕。如今“丸一药房”改建为国家安全教育馆,馆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北海开展斗争的史料。 


邓召娇摄 

建筑:沙脊街(今民建一巷) 

年龄:约197岁 

沙脊街被称为“北海第一街”(今民建一街),是北海市区最早的街道,因其地形活像一条隆起的脊椎动物脊梁骨而得名。 

街道由青石铺成,宽约2米,全长418米,两侧的民居为木楼瓦屋,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房屋改木为砖,但建筑样式始终保持了传统风貌,街道宽度、格局风貌至今基本不变。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沙脊街是酒馆、烟馆、旅馆、赌馆和妓馆等“五馆”集中区,光绪中后期(1891—1908)为全盛时期。民国初年,北海最早的医疗单位“太和医局”“爱群医院”,最大的会馆“广州会馆”,最早的发电厂“保兴电灯公司”以及民政机构“北海公局”等单位都汇集于此。零售洋货店、首饰店、杂货店、装裱店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