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文明创建】北海旅游的战略地位与涉海旅游升级

发表时间:2020-1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我国即将步入“十四五”发展时期,开启奔向2035年基本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新征程,逐步实现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目标。在这继往开来的时刻,对北海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和未来发展再加审视,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北海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外门户和重要节点,旅游作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内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发挥着有机衔接、促进往来的媒介作用,也是各国交往和经贸发展的重要内容,还是促进诸多资源流动的龙头。“十三五”期间,北海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年均增长8.22%、12.5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间,北海旅游的作用还应持续加强。

北海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上门户,旅游作为对外开放的先导者和生力军,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已充分显示其功能,在北海建设泛北部湾国际旅游中心、泛北部湾旅游协同发展的先导区、引领区中,这种作用仍将更加发挥。

北海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天下第一滩”之称的银滩、“最美海岛”的涠洲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努力争取建成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显示旅游强市、强区、强国的领先水平,是“十四五”期间北海旅游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北海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广西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市,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和人均GDP超万美元、国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能否继续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领跑者,让北海市广大民众普遍从全域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大幅度地提升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都需要旅游业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发展。

“十四五”期间,北海旅游业的既好又快发展,关键是服务大局、转型升级、突破发展、做强产业。现提出如下参考性建议:

 

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提升质量,是“十四五”对包括旅游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的明确要求,也是客源市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北海旅游发展现状看,旅游产品结构还不够完善,旅游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对应度还不密切,旅游综合产出效益也不够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加快转型包括:应由过度追求较高增速向更加强调发展质量转变;由片面追求旅游投资拉动向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转变;由惯性追求大规模、大体量、大运作,向小而精、集约化、高效益转变。

强化需求导向。需求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切开发都要围绕满足旅游需求而开展。

加强精致开发。粗心、粗放、粗糙,是目前旅游开发的通病和要害,造成不少开发仿古而不古、特色小镇而不特、度假休闲而不闲。

狠抓产品落地。产品体现最终的旅游开发成果,是否受到市场欢迎关乎开发最终的成败;投资多大、开业多盛、称号多响,都不能说明其开发成功。

遵循产业规律。旅游是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决定了要比做农业、工业、商业项目都要难,市场需求、游客评价、独特性等是做好的关键,大项目未必引来大客流、大投入未必能够大产出、大呼隆未必赢得大成效。

 

着力培育核心性旅游吸引物

核心性吸引物就是能让中远程游客惦念或追忆,值得终生一游或多游的旅游产品。它是一个地方由吸引周边客源向中远程客源转变,由旅游过境地、顺访地向旅游目的地、集聚地转变的关键。培育核心性旅游吸引物需转变一些观念:

吸引物包括景区但不限于景区,还有非景区类的旅游吸引物。如观赏海豚、鲸鱼,就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项目;澳大利亚珀斯以北的海洋公园,“仍在生长的礁石”就很让游客很感兴趣。

核心产品不可能有很多。一个地区也就是一两个。要提升其核心吸引力,就需要聚焦再聚焦、用力再用力、做精更求精。

可着力升A但不等于全部。即使同为5A景区,接待量也有很大差别。还应注意借鉴经营效益好的景区的做法。

塑造吸引物的魅力要“软硬兼施”。有时提升软件水平也很重要,尤其是文化内涵、人文展示、导游讲解、人性化服务等。

市场影响力的扩大需综合施加。既要追求一些桂冠和等级,也要持续加强专业化的宣传营销,还要做好每个游客的接待,发挥口碑性影响的作用。

 

加强开发涉海旅游产品

这是发挥北海旅游资源特色与优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海经济”战略,积极贡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必要之举。

开阔涉海旅游开发思路。涉海就是与海相关的,不是仅指海的某个方面。要坚持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开发涉海资源,而不只是海滨、海岛、海面,还有海水、水下、礁石、生物等。除了涉海观光,还有度假休闲、海上运动、水上飞机、海洋科考、涉海研学、海滨婚庆等。

开发核心性的休闲度假产品。北海涉海旅游资源独特而优越,理应作为战略性资源重点加以开发。开发重点一是银滩,二是涠洲岛,三是有关的海湾海岛;开发的目标应瞄准国际客源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总的开发要求是坚持一流标准,总体策划、创意、设计、开发,突出业态和产品的创新,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强化度假休闲的有机配套,占领涉海休闲度假产品的高地。

加强海丝旅游产品的开发。抓住我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协议的有利时机,在加强对海丝文物发掘、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快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单是遗址和文物的展陈,还应拓展旅游产品的表达方式,如建设海丝首港、海丝风情港湾、疍家民俗体验等,并针对性地做好海外市场拓展。

加强参与性体验项目开发。要凭借作为冬训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海上运动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帆船、游艇、帆板、冲浪、滑水、海钓等海上休闲运动,争取举办涉海体育赛事活动,扩大北海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同时,组织观赏海豚、鲸群的旅游活动,开发海洋科普、海洋研学等。

大力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北海相当一部分旅游产品处于初级阶段,旅游部门所概括的“六多六少”,就正好反映了这种现状。只有尽快跨越这一阶段,才能适应旅游消费快速升级的需求。

针对性提升旅游产品。要加大对3A以下景区的全面提升,使各个方面达到相应等级。此外,要加强对各类产品的针对性提升:观光产品要进一步美化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可观赏性;度假产品应提升核心要素,突出度假特色,强化人性化服务,延长游客停留;特色小镇要紧密依托产业,加强产品开发,彰显文化特色,增强游客互动;生态、地质、森林等旅游产品,应加强旅游专业配套服务,突出讲解的专业性、科普性、生动性。

做好“+旅游”产品的专业配套。借助各行业资源发展旅游业,是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的成功实践,如工、农、科、教、文、体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非遗基地、百年老店、各类工坊、文创研发等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上述旅游产品的魅力,关键是加强旅游专业化的配套和服务,做好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讲解,将其纳入旅游专业发展的轨道。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关联性、带动性、辐射性强,应进一步加以推动和提升。要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突出市场导向原则,力戒铺摊子、大呼隆;要加强文化的注入和融汇,以文化拉动产品和服务的提升;要妥善处理开发商与原住民关系,实现乡村旅游发展收益的共享;要坚持小而精、小而美,强调差异化发展,突出乡村旅游特色,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除常规性旅游产品外,要加大长寿康养、养生保健、自驾旅居、户外运动、低空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开发;同时,推动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浅表化游览,向细细品味、加强参与的深度旅游转变。

 

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建设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绝非仅是观光游览和度假休闲,外延接近于人员流动的概念。因此,如何吸引外地游客和客商前来,加速人员流动,事关旅游业的更大发展。

改善交通通达性。包括机场航线、高铁班次、高速公路等的增加。近些年,北海市狠抓航线航班的增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中远程旅游市场培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相关的交通条件,要继续加强改善和提升。

完善旅游公共配套。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依托性,没有城乡经济发展、大小交通支撑、环境净化美化,就不会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服务公共配套涉及面较宽,包括环境卫生、城市公园、休闲设施、公共交通、旅游汽车、公共厕所、无线宽带、导航信息,旅游标识牌、指示牌等,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兴旺城市服务业。旅游是锦上添花的产业,建立在经济繁荣、社会安宁的基础上。如餐馆、酒楼、茶吧、剧院、集市、商场等,都是旅游供给和消费的组成部分,只有社会的百业旺,才会有旅游的一业兴。只有城市经济繁荣昌盛,服务产业较为兴旺,才会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国家倡导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旅游业来说,人才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要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支撑起日益壮大的旅游产业。

北海在我国沿海旅游城市中,拥有明显的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优势,相信旅游业一定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泛北部湾的国际旅游中心、面向东盟的扩大开放、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更好地发挥先导者和生力军的作用。

 

 

作者:高舜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

来源:北海市旅游文体局,本文系作者2020年11月25日在2020海上丝绸之路(北海)文旅产业发展投资大会上的主旨演讲,略有删节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