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文化扶贫要注重群众“获得感”

发表时间:2016-11-29    来源:
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实施一年来,各地以建好用好管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抓手,采取“反弹琵琶”方式,大力推进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以文化扶贫助推文化小康。(11月24日 新华社)  
  扶贫先扶志,文化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有效举措。让文化扶贫的触手走到最基层的乡村,让文化扶贫的内容覆盖到最广泛的农村,通过对症下药、补齐地区文化短板并且塑造地方文化特色,能够让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走到基层,群众愿意接受了,也便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观念,以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的提升,共同奔向文化小康。 
  群众的“获得感”是衡量文化扶贫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文化扶贫,出发点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自然,要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收集到群众的满意度。那么,如何让群众体会到更多有价值的文化扶贫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扶贫,要注重群众的“获得感”。 
  文化扶贫,内容要“接地气”。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文化程度,也是参差不齐。文化扶贫,要注重差异性,通过对于不同地区的综合文化服务水平,先摸底,后行动,最好做到能够适应地区文化情况,能够了解地区文化喜好,内容上要依据地区的综合文化水平,“有的放矢”,内容“接地气”,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文化扶贫,输出要“多元化”。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样的,自然,文化扶贫的内容,也便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在文化扶贫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多元化输出,通过表演、书籍、培训等多种形式,既为人们送去思想上的甘霖,也为人们增强实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好的思维启发和技能培训。 
  群众是否有所得,这是检验文化扶贫的成效的最终途径。在文化扶贫的过程中,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上,让群众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得、有所获、有所启发,群众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提升了、丰富了,我们的文化扶贫,也便到位了。(符啟平)
责任编辑:罗 钊毅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