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移风易俗还需循循善诱

发表时间:2016-12-01    来源:
 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新华社)

  “风俗,天下之大事。”良好的社会风气关乎民生国运,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社会风气逐步清朗,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良陋习。尤其是在农村,出现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赌博、低俗剧场表演等不良风气,侵蚀着原本的清纯乡风,大大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质”的提升。因此,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刻不容缓。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解决好农村沉疴陋习,还是要从“风俗”二字下功夫。要透过现在的“坏风气”去找其生成之基,这样才好“对症下药”。譬如婚丧大操大办,根源于“攀比之风”,赌博根源于“懒惰之风”,低俗表演根源于“文化饥荒之风”。找到“病根”就可以针对性的给出“药方”。此外,任何地方的坏习气,不可能一天就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变迁是很缓慢的”,那么“正”风俗也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因农村所处的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精神文明程度等存在先天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切莫“一刀切”。要善于用当地百姓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样态来进行宣传,通过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要让好的文化种在农村,长在老百姓心里,让好的文化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树立文明乡风,除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还要发挥“乡规民约”的重要作用。在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有着自己内在的运行规则。家有家风,村有村规,乡有乡约。发挥良好家风的感召力,健康村规乡约的公信力,农村有威望的人的影响力,让不良之风失去生存空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移风易俗既然是一个漫长的推进过程,还需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明朗的顶层设计,良性的制度安排,配套的奖惩办法等,逐步形成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确保文明乡风的最终形成,且效果持续。优秀的文化总是“润物细无声”,相信,“上下”联动,我们的乡村一定会更加健康、美丽! (伍佳佳)

责任编辑:罗 钊毅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