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发表时间:2017-02-18    来源:广西日报

  据《桂林晚报》报道,近日,桂林凤北路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关注——除了桂北民居风格的外立面改造,许多临街商铺的外檐还被改造成了骑楼底。与以往外立面改造风格的选择常常在网络上引起讨论不同,这一次骑楼元素在改造中的运用,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点赞。

  对于骑楼,生活在两广地区的人们并不陌生。近代以来,骑楼在岭南兴起,成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城镇具有广泛影响和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是这些地方城镇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骑楼还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相信看过电影《让子弹飞》的观众,都对故事发生地“鹅城”有深刻的印象。电影中频繁出现的街道两旁那带着廊道的旧式洋楼,就是骑楼。骑楼在我区的南宁、梧州、北海、桂林、玉林、柳州等地曾普遍存在。一提到梧州,很多人都会想到它的骑楼。

  人们说,骑楼是一种非常人性化、很有温情的建筑,它上楼下廊,廊可以为行人遮阳防雨。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许多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一样,不少地方的骑楼被摧毁在无情的推土机下,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一样面孔的新建筑。由于人们对骑楼建筑保护得不够,一些城市的骑楼现在已经消失了,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种带着遗憾的记忆,令人惋惜不已。

  曾在中国生活过的美国学者斯特劳写过一篇题为《我们从中国学到了什么》的文章,文中有句话很让人刺痛。她说:“中国是一个仅有十几年历史的国家,美国才是一个有历史的国家!西方人到中国旅行,看到故宫、长城,以为中国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国家,而实际上呢,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多少古老文明的痕迹了。这里一切都是新的,中国人心里普遍没有历史感,甚至都不关心十年前的事情。中国人都在忙着追求新的东西……”这些言辞虽有偏颇,但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传统建筑是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要引起足够重视。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中宣部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进一步阐述,要“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桂林凤北路沿街临街商铺的外檐改造成为骑楼底,就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有益实践。

  传承是血脉之基。没有传承,城市就是无根之浮萍。包括骑楼在内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多在城市的老城区,而老城区几乎都是在各城市中心地段,土地价格最高,是地产商竞相追逐的对象。对此,不能只看商业价值,更要注重历史文化价值。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有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它是由面粉厂改建而成的。为了保留古老的面粉厂墙体和“波罗的面粉厂”的字样,共花费了7500万英镑,而推倒重建只需要3500万英镑。这样的例子,在英国比比皆是,从中能够反映出英国保护古建筑的价值观。

  当前,各地都在快速推进城镇化。推进新时期我区的城市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留住城市特有的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等“基因”。城市规划要突出地域性、民族性,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延续民族特色与历史文脉,努力打造桂风壮韵鲜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如 镝)

责任编辑:罗 钊毅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