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发表时间:2018-07-27    来源:北海日报

垃圾分类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有教育引导,有奖惩机制,再加上自治的力量,管治并举打好持久战,就会促使人们垃圾分类行为慢慢固化,成为“践行绿色生活”的新风尚。
    

垃圾分类让城市“轻”下来,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道必答题。这几年北海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设立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回收箱,此举有利于垃圾精准投放、城市精细管理。
    

其实,大多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业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尽管很多市民有了认识,但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不强。当然,文明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日本,垃圾分类精细化程度相当高,比如,不同材质的纸张就分为好几类分别进行回收。尽管分类非常复杂,但日本从幼儿开始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从小培养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于此而言,要让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除了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引导外,还应注重“小手拉大手”、志愿者的示范带头,用知识的普及提升意识,用自治的力量规范言行,从而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
    

垃圾分类要落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至关重要。从许多地方的探索性实践来看,采用“有偿回收”的正向激励方法是不错的尝试。比如,推行“垃圾换商品”,鼓励市民用积聚日常生活中的废电池、塑料瓶等换取日常用品;又如,建立“绿色账户”,积分能在微信、支付宝中兑现使用,或者冲抵物业费。让垃圾分类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人们真正爱上垃圾分类。
    

当然,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呈现链条式的递进关系,只要一个环节有疏漏,都会影响到实际效果。所以说,在把好前道分类“关口”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垃圾后道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一言以蔽之,垃圾分类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有教育引导,有奖惩机制,再加上自治的力量,管治并举打好持久战,就会促使人们垃圾分类行为慢慢固化,成为“践行绿色生活”的新风尚。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